这时最难受的是那些排在原来队伍中间的人。跑?还是不跑?一犹豫,在两边都是最后。过去你还有点安全感,以为你怎么也算是在中间,其实只要新开一个窗口,你就是最后,而且在两边都是最后。
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有特别大的刺激和触动。对于我们团队来说,在座的各位,实事求是的讲,我们肯定不是原窗口的第一个,那是麦肯锡、埃森哲,但是我们是不是最后面那个?好像也不是,我们好像是比较靠近中间那种。这个时候恰恰人们容易产生的错觉:我还以为我在中间呢,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其实,一瞬间,你就会两头不靠,变成最末。 听过这个故事快一年了,到现在为止仍然非常刺激我。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新的变革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挑战:整个商业逻辑和竞争逻辑不再是一个田径项目了,我觉得更像一个棋类项目。 过去我们的比赛是一个线性的田径比赛,你没经过初赛你就进不去决赛,你没跑完第二棒就不能跑第三棒。但是现在更多的是像一个围棋了,变成了一个跨越的、非线性的逻辑,这就比较可怕了,你精心的布局,但是对手的每一手棋都有可能是根本不理你,他下他的,绕过你的布局。 你不知道谁会超到你前头去,永远不知道。过去我们所赖以比较的标准变了,超越你的那个人肯定不是紧紧跟在你后面这个人,到底是谁?不知道。 大家知道我们公司以往在互联网的领域里是没有任何基础的,没有知识的基础、没有案例的基础、没有产业的基础、也没有资历的基础。我不瞒大家说,对于我个人来说2013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学习过程。 在那个时间里,你得削尖脑袋混到各个互联网圈的人们中间去,然后你得跟从事互联网的人交朋友,谁水平高低你也不大知道,因为人家说的话你听不懂啊!第一遍听人讲“快速迭代”,“迭代”的“迭”不会写,瞄旁边人一眼,哦是这个字啊。然后它什么意思?怎么迭,不知道!代码怎么改,不知道!然后怎么就能一周一迭代,也不知道! 说到这我炫耀一下啊, 2013年的12月31号咱们是上过头条的,上过虎嗅的头条,这篇稿子产生了一些影响力,至少在网上收到过挺多的读者反馈,包括一些科技企业的高管都亲自发了微信给虎嗅创始人的李岷,说你们今天这个头条挺好。 我写的这篇头条讲的是什么?题目是:越过山丘。讲的其实就是我们一个外行,一个非互联网的人,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跟互联网圈做接触,然后尽量参与到这个游戏规则里面去,过程中对这个新规则的感受。从现在开始,我希望咱们这些要搞课题研究的人,也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。因为你可以避免我走过的所有弯路,而且你可以更快的去到达那个MOT。 前段时间我专门通过一个朋友,请了读库的“六叔”张立宪,我一直很崇拜这个“六叔”。在出版业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手艺人,而且读库品牌非常值得尊重。我专门请“六叔”吃饭,然后在这顿饭上我就发现:你看起来他是一个出活特别慢的手艺人,但是他的每一个逻辑都是高度符合互联网逻辑的。 (责任编辑:蚂蚁) |